什么是正事儿?不同人都不同吧。但有一点可以判断:可做可不做的事情算不得正事。
我是名学生,正事对我来说却是很模糊的概念。但模糊无所谓,关键是得有“正事”这个概念在。我似乎忘记这个词好久了吧,因为好久都没有做“正事”了。
刚接触 Linux 那会儿,我是多么高兴啊。手中敲着些简单的命令行,就开始不断地给人介绍 Linux。有的人居然也在我的怂恿之下装上了 Ubuntu。
从接触 Linux 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片技术的海洋,各种脚本,各种语言,各种配置,忙得不亦乐乎。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慢慢地怠慢我的功课,希望整天地泡在 Linux 里面。我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宁愿放弃学习功课的时间也要摆弄我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成绩也飞速地下滑,一路开溜,溜到了二等奖学金的最后一名。那个时候还好只是怠慢,并没有完全抛弃。
我也开始产生各种矛盾,一方面想整天地泡在 Linux 里面,学习脚本,学习各种软件,另一方面又拘束于各种功课的压力,不得不去做一些无聊的功课。到了最后,我完全脱离了课本的学习,理由是听了也听不懂,开始搞我自己的事情。还好这样恐怖的事情只持续了半个学期,但也因为这样,我的电路分析课也遗憾地下了 80 分。
其实那个时候用 Ubuntu 刚一个学期,基本的什么都有点印象,但又什么都不懂。接触了点 Python 的语法, C 语言也荒废了好久,唯一能称道的是搞 Vim 的配置,但现在却又忘记好久了。
我希望比其他的人学到更多的东西。我知道 Linux 给我创造了条件,但我不知道要学习什么,于是看到什么感兴趣的就搞什么。开始整天地为没有时间做这些感兴趣的东西而烦恼。
Linux 和开源技术结合得如此紧密,但对于一个初学者如何才能冲破层层障碍,成为一名开源社区的贡献者,没有人明确地说过,也不可能有人明确地指出某某人应该走哪条路。因为这条路太宽阔,任何一点有力的建议都随时会被一时的茫然和不知所措给推翻。
很多人认为,用 Linux 的人是高手。我不敢苟同,因为 Linux 给人的选择太多,而往往选择太多时,要选对是不容易的。就像我,我选择了很多,却在用很多时间来做很多“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用时间来干正事儿,需要有开阔的眼界,预先的计划。我不能把所有时间拿来搞配置,搞软件。我笑话同学拿很多时间来学习 Office,
新学期又到了,经过了一个寒假,我又学到新东西了。窗口管理器换了 FVWM;编辑器从 Vim 换成了 Emacs ,并开始用它来处理各种事情;开始用
欣喜?我站在这新学期的伊始,开始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却又可怕地发现,过去一年所做的东西有那么多是“可做可不做的东西”。这些东西越多,说明我浪费的时间越多。
今天浏览 Ubuntu 中文论坛,又看到了《学习 Linux 几点忠告》。我一直认为忠告之类的应该给初学者看,但读完之后我才发现,虽然接触 Linux 那么长的时间,我一直是“门外汉”。
所以回想了一年多的学习,却发现其实那也是一年来的迷茫。我应该用我的时间干正事儿,不必为没有时间做那些可有可无的事情而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