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他们在讨论巨蟹座男是不是怨妇化成的,到后来基本上成了争吵。我知道S又把一个玩笑当真了。
从大三以来,S在某些事情上的争执越来越频繁。这些事情无一例外都因为某句话刺痛了自尊心。
“等我成功了,看你们谁来贬低我。”我知道S是这样想的,并且我知道我们这群人中没有人会去刻意鄙夷别人,只不过是S自己,从某个时候开始就对某句话某字眼敏感起来。
我突然觉得很悲哀,那样的想法并非一种志气,而是把全世界都划到了另一边的愚蠢。并且被划过去的还有一些是把他当作朋友的人。藐视并且失去这些人都将是为了一种本无必要存在的自尊所付出的代价。
我不在乎你是否有好成绩;不在乎你是否出名;不在乎你以后是否有房有车有漂亮老婆,更不会在乎你现在甚至将来是否如你所愿的“成功“。那些都是你的,与我无关。我只想坐在一个能吹得着风,看得见夕阳的地方看我自己的风景。当然,这和你也没有关系。
2
热天终于来了,这次可以非常确定地这样说。
昨天S在宿舍又是抱怨又是砸鼠标的一切景象都还在我的脑海中,我的耳边还飘荡着充满了怨念和悔恨的叹息声。我确实受此影响,此刻又是气愤又是难过。
作为旁人,我看得出S的问题在什么地方,不够专注、努力得也不够。但问题也正在于此,S一直认为自己很努力。所以我不能对他说你努力得不够,说出来就相当于和他宣战,一切都会破裂。
努力但结果却不如意的原因是什么呢?《异类》中的确给了我们很多答案。机遇是一个原因,并且任何人都无法掌握,不必感到遗憾;努力时间不够长也是一个原因,10000小时理论可以作一种衡量,不必感到惊慌;更多的一种,是自我认知的偏差。
认为自己很努力的原因无非是认为自己投入的时间很多,这也恰好是问题的原因–除非经过练习,一个人是很难把握得住已经做过的一件事情到底花费了多长时间。我常听到“我做作业做了一个下午”,“编程花了一天“等等说法。我以前也会这么衡量一天的投入量,但当我意识到这类话水分很重的时候,我就再也不用这样的表述来描述一项工作了。从我开始在意时间至今,我连续工作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中间必然会有其它的事情打断正在做的事情。它们都是断点,对一个人来说,这样的断点肯定会有,只是多少的问题。可能是坐久了起来活动活动筋骨却和人聊起了某件事情,可能是打开浏览器上会儿网就欲罢不能。对我来说,一不留神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打了水漂。所以使用“一下午“”一晚上“”好几天“这样的词除了给自己一种很努力的错觉外没有任何好处。这是一种自我认知的偏差,除非自己切实看到自己每天都浪费了多少时间,否则没有人会承认自己对自己的掌控能力原来如此之弱。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一丝不苟记录每一小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