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见到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不,应该是一句话,见下:
- 美国虽好,不是自己的家。可我们这样的人,无路可退。只好死皮赖脸留在这里。今天去移民局打指模了。黑在美国的日子,虽没有“一看到JC就两圞腿发圞抖”。“出了车祸不敢看医生,一听说移民局要来赶紧从后门溜走。”但平时和警圞察有关的事情都害怕。受到骚扰也不敢报警。有要证圞件的地方,不敢轻易拿出护照。
- 没人会记得08年在上圞海街头无助哭泣的小女孩。只有人记得今日的凤姐。一直以为,这辈子只能窝囊的活着。要么被人丑化,攻击,恶搞。一辈子的恶圞名没法洗刷。要么没人知道,但是连饭都吃不起。没工作,没男友,没钱,没房子。每天受尽资本家的剥削,惶惶不可终日。只有在美国,可以过上平凡但幸福的生活
- 我的成功没法复制。我的父母在我七岁时离圞婚。从那以后父亲再不管我。我跟母亲生活。母亲再婚后生了个妹妹。我天天带妹妹性格变得孤僻,没有朋友,看书成了唯一爱好。16岁,初中毕业,母亲问我读高中还是读师范。我说读师范,师范学费便宜。这么多年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只是年轻时总是闷闷不乐。
- 我读师范时每月生活费150块。我读教院时每月生活费100块。我还没毕业就找到工作,一找到工作家里就再不给我一分钱。再好的公圞司也要干一个月才发工圞资。幸好我兼作勤工俭学。不至于饿死。但公圞司做活动,我连一块钱路费都拿不出,只好走路去。
- 20岁时,我妈对我说:你这个人,不会处事。我觉得如果连在亲生父母面前都要察言观色,小心翼翼的话。人活着真的没意思了。21岁,我从教书的学校回家,母亲和弟圞弟欣喜的算着我一个月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可以拿回家。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我在外面买车子,买房子。我能拿回家的钱,都不多了。那时月薪554
- 我是从9岁起开始努力阅读每一份读物。18岁确立第一个职业规划。20岁写诗。20岁实习。21岁教书,23岁用教书两年的钱到上圞海,24岁开始炒作,25岁用炒作的名气加炒作的钱到了美国。谁想学,呵呵。一无所有,穷得叮当响的人这么一步步走过来,难啊。
- 到美国求什么?我们这些东骗西骗,甚至不惜假结婚到美国为了什么?那些花八万美金偷渡过来的人为了什么?不就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舒适的环境。随便就能买到的房子,非常便宜的日用圞品和食物。小孩免圞费上学。几乎永远不怕失业,生病看得起医生,老了就有退休金么。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什么叫励志大片,三年了,曾经嘲笑她的世人,你们懂过凤姐么⋯⋯
刚好读书读到了鲁迅先生的《近代史》,说到
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子,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
“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Huazaa!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的说。
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的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
果然有许多人Huazaa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检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
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
而凤姐真就好像是那被刺了的孩子!在被刺的时候博得阵阵叫好声,也博得阵阵同情。当然更是博得某些人的阵阵羡慕。
当然我知道有的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对其是羡慕的。但我们只需要看看一个人在吹嘘什么东西,就知道他想追求什么东西,也就知道他在羡慕什么东西–要不然,何必说什么“你们真正理解过某姐么”之类的话呢?
Huazaa,Huazaa!美国绿卡!Huazaa, Huazaa,美国绿卡!
但别忘了,“变戏法”是不会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