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日 我们深受模仿的影响

七月十五日 我们深受模仿的影响

今天去上新东方的托福课,第一节是老杜的阅读。

我对这次课的期望并没有多少。所以刚上课的时候,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在听到水清 401 的老师是四大极品老师的时候就眼睛放光,相互对视而笑。毕竟我知道老杜,听过他讲座,看过他的 GRE 填空讲义,这次上课带给我的,我觉得可能是一些技巧罢了。

第一节课,讲的是 FOEFL 所需能力的分析以及引导我们发现自我缺陷,讲了一部分解决办法。

整堂课贯穿始终的,我觉得是思辩的过程:不断地反思我们现在对 FOEFL 已有的认识。

  • TOEFL 考试是不是比四级难?
  • 如何开始准备 TOEFL 考试?
  • 阅读读不懂是不是因为词汇量不够?
  • 不懂语法是不是也能学好英语?
  • TOEFL 阅读的主题能用一两句话概括?
  • 如何看待一篇文章的事实信息?
  • 信息有优先级?
  • 我们是否关注过信息之间的结构?

以及

  • 大家给托福定位是几分?100分?90?110?为什么都是整数?
  • 大家对自己的单词量评估有多少?7000?6000?2000?

提到反思,应该到深层次找原因。放假之后的半个月里面,最震撼我的,当属《太傻十日谈》里面 Jim 对自己的反思。我对自己的反思,以前常常会是无关痛痒的总结。比如这次做某事没有坚持下来,下次可以加个闹钟;这次任务没有完成,下次时间安排不要太密集等等。对自己托福分数的定位大家是一致的,基本就是90,100,110。反思应该是反思为什么我在没有了解自己和托福要求的情况下就定下了一个分数,而不是我是不是应该把我的定位分数往上提一点或者是降一点。

真正的反思应当是从自己行为的根源出发,发现自己的劣根性,比如人类的模仿性和生物本身就有的趋利避害:在有借鉴的路和无借鉴的路上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选择和其他人走一样的路;我们常常受制于我们习惯的事物,即使已经知道了这不对,但还是难以做出改变⋯⋯

在 TOEFL 上,我们如何开始准备呢?因为大家都从单词开始准备,那自己也从单词开始准备呗。毕竟经过这样准备考到 110 以上的大有人在。这个理由没有问题,但更为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先找差距—找到我们和 ETS 认为的优秀之间的差距。GRE 备考也是这样的。所以去查阅 Official Guide 然后找到自己和它的差距才应该是首先要做的。

当然,没有这个过程也是可以的,或许某个人在按照前人的老路,疯狂地准备单词,获得了不错的分数,甚至由此还写了类似于“非牛人,托福 11X 分,血泪经验“之类的文章供后辈效仿。但每一次的模仿都注定失去一次认识自己的机会,最终也会注定和其他那些同样正在做着机械模仿不愿改变的人一样的命运。

在通过以上的一些思路发散之后,我觉得我真的很愚蠢,虽然已经知道自己 GRE 考不好可能不会有太大影响,大不了再考一次就是。但仍然觉得自己的付出和回报没有成正比,一直浑浑噩噩到现在。我尝试说服我自己,GRE 成绩不高完全可以用我和教授的积极沟通和提高我现在的学术能力来弥补,但我还是不由自主地去担心下一次 GRE 的考试。毕竟,大家都在为考出高的 GRE 成绩而奋斗(我怎么能和其他人不一样呢?)。

这十几天的 TOEFL 课程是一个重新认识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