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写了个找人做项目的启示。很有意思。如果真能找到这样的志同道合的人该是多么幸运的事情。
各位 CSer,
我是 J. Li,北理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我希望能找到一些和我有相同兴趣的人,完成一个类 Unix 操作系统内核,我们并不从头实现,已经有很多这样的 toy kernel 了。我在大三的时候就找到了一个。它是英国一个学生写的 toy kernel,文档也写得非常详尽。我那时候完成了代码的阅读和必要的注释,但现在再看的时候又忘记很多。所以我希望能把它翻译为中文,添加更详细的注释,甚至于可以把它写成一本操作系统实现的入门教程。这将是第 N 本 toy kernel 实现的中文的入门教程,这里的 N 很大很大。第 1 本我认为是于渊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的实现》。这里的排序不是按出现的先后,而是教程的复杂程度,越复杂排名越靠前:)
我希望能找到一些:
我现在的情况:
整个“开发”过程:
“开发”周期等等杂项:我只是希望我们能做出一些好玩的东西。CMU的博士们能hack自动售货机,我们玩不起,那可以玩个低端的。我坚信,到时候会有一些新点子的。
联系我: ljs.darkfish,是 gmail 的邮箱
(介绍完)
在说完了详细介绍之后,我还想再说说我的一些想法。顺带一提,我是大四的学生,现在正享受大四的美好时光。
当然,说到美好时光,说不定有人对我竖中指,谁不知道大家都在苦熬呢:在这个时候保研工作还在继续;找工作的正在打磨自己的各方面技术;准备出国的正在焦头烂额地准备申请和英语考试;除此之外的人正在,或者正在等待,某个结果的到来,仿佛在大牢中的囚犯在等待接受宣判死刑一般—谁敢说这是美好的时光?
或者谁又敢说这不是(除了上面的最后一种情况)?
或许你和我一样,喜欢 Linux,偶尔写个脚本处理自己的各种任务;常常用 Emacs 来写程序写文档;学过一点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对操作系统整个实现感兴趣又发现没办法自己来实现(哪怕一点),痛恨学校为什么开这么水的操作系统课以及后续的操作系统的实验课⋯⋯
或许你还没有上过学校的操作系统的课,只是听说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正在磨拳擦掌等待着这样一个课程的到来。那时候,你估摸着,或许会沉浸到操作系统的研究中,废寝忘食地对着一个黑色的终端敲入代码,编译自己的操作系统。
很可惜,你是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这里的学生被迫在考试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有时候要放弃能力的培养。有多少人在看到九十多分的操作系统成绩的时候是怀着一种侥幸而高兴的心情呢?很可惜,我当时也是其中一位。
在典型的操作系统原理课上,你们将不会看到任何代码,哦不,你能看到,看到一些对 Linux 和 Windows 内核的分析,可以看到几个结构的定义。书中的几片代码,好像是我们的早餐食堂给的混沌中零星地漂着的肉末,只够解馋用,喂不饱肚子。上这课的时候我已经看了于渊的操作系统实现两个月了,但因为是一个人,所以进度缓慢,再加上没有一些硬件的底子,所以到后来都几乎放弃了。再后来,我找到了这个 toy kernel,又迸发出很多热情,才将这个操作系统的实现看完。
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个 toy kernel 有很多优点,它不复杂,基本的原理都会涉及,虽然注释不是很全面,也还差一些图表来补充,这也恰好给了我们一些可以做的工作。
现在你或许在犹豫加入还是不加入,毕竟这和文档有关系,写文档是多么枯燥的事情啊;再说,这只是某个人的爱好,虽然自己的爱好相近,但范围毕竟太小,或许自己应该去做一些大一点的,能够赚得一些好东西的工作,比如到实验室帮老师干活,参加更大的开源活动。
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写作,你很快就会发现,这是我们自己搞翻译,所以并不要求“信达雅”。我们按照我们的想法,磨练自己的文字,然后展现出去,表达我们的思想,就这样。我们不做 translate,做 paraphrase.
另外对于爱好,我实在不知道说什么。爱好在大学中和正义在现代社会中一样,在留有余地的情况下常常被压缩而没有被夸大。很少有人为了自己的爱好而不顾一切。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老男孩》这一类以忏悔为题材的电影能看得人热泪盈眶的原因吧。(我不愿意谈论爱好和理想的差别,小时候的爱好就是长大后理想的源泉。)
无论如何,如果你正在犹豫,那我觉得你正需要刺激一下。你觉得下面这三段话怎么样:
一是下面这段话是一直在刺激我的话:
“我认为,在计算机科学中保持计算中的趣味性是特别重要的事情。这一学科在起步时饱含着趣味性。当然,那些付钱的客户们时常觉得受了骗。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严肃地看待他们的抱怨。我们开始感觉到,自己真的像是负起成功地、无差错地,完美地使用这些机器的责任。我不认为我们可以做到这些。我认为我们的责任是去拓展这一领域,将其发展到新的方向,并在自己的家里保持趣味性。我希望计算机科学的领域绝不要丧失其趣味意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不要变成传道士,不要认为你是兜售圣经的人,世界上这种人已经足够多了。你所知道有关计算的东西,其他人也都能学到。绝不要以为似乎成功计算的钥匙就掌握在你的手里。你所掌握的,也是我认为并希望的,也就是智慧:那种看到这一机器比你第一次站在它面前时能做得更多的能力,这样你才能将它向前推进。”—Alan J. Perlis
二是人人都知道的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时候的话:
“No one wants to die. Even people who want to go to heaven don’t want to die to get there. And yet death is the destination we all share. No one has ever escaped it. And that is as it should be, because Death is very likely the single best invention of Life. It is Life’s change agent. It clears out the old to make way for the new. Right now the new is you, but someday not too long from now, you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old and be cleared away. Sorry to be so dramatic, but it is quite true.
“Your time is limited, so don’t waste it living someone else’s life. Don’t be trapped by dogma–which is living with the results of other people’s thinking. Don’t let the noise of others’ opinions drown out your own inner voice. And most important, have the courage to follow your heart and intuition. They somehow already know what you truly want to become. Everything else is secondary.”
三是阿甘正传的小说,最后结尾时候的话:
But let me tell you this: sometimes at night, when I look up at the stars, and see the whole sky just laid out there, don't you think I ain't remembering it all. I still got dreams like anybody else, and ever so often, I am thinking about how things might of been.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I'm forty, fifty, sixty years ole, you know?
Well, so what? I may be a idiot, but most of the time, anyway, I tried to do the right thing—an dreams is just dreams, ain't they? So whatever else has happened, I am figgering this: I can always look back and say, at least I ain't led no hum-drum life.
You know what I m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