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均为摘抄。摘抄没有记录书名。大部分文字都有血有肉。
前辈文章大家,为文不惜改窜。今之学力浅浅者反以不改为高。欧公每为文,既成必自窜易,至有不留初本一字者。其为文,则书而粘之屋壁,出入观省。至尺牍单简必立稿,其精审如此。每一篇出,士大夫皆传写讽诵。惟睹其浑然天成,莫究斧凿之痕也。
字典是旅途中的良伴,上次去英国时,轮船上惟以约翰生博士的字典自随,深得读字典的乐趣,现在已养成习惯。不求甚解的态度不能用于精读,而且旅途中不能作有系统的研究,惟有随翻随玩,遇到生冷的字,固然可以多记几个字的用法。更可喜者,前人所著字典,常常记载旧时口语,表现旧时的习俗,趣味之深,有不足为外人道者。
一个人的一生,消耗在排队等候的时间总加起来,大约等于四年或五年光景。
吴忠匡说,他与钱钟书在一起,苦志读书,常在严冬夜,天寒,在室内用木炭盆生火取暖,至半夜用废纸篓裹生鸡蛋用水浸湿投入炭火,至蛋煨熟了取出人各一枚,充作宵夜。其乐融融,这是一幅寒士读书图苦中作乐的另一面,正如放翁所言“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
说到底,他的不可及之处却还是勤奋执着。世间与书有缘的人总会对书生厌的时候,钟书君则似乎永无此感。他自言平生有三大嗜好:好小吃,好深谈,好博览。除了生病之外,他无时无刻不在读书。凡是经他读过的书,上面大都留下他用功的痕迹。他随手从他书架上抽几册来翻翻,就知道他何以在学术上的成就胜过同时代的许多学人。前人说过“以生之资质困勉之学”,我认为拿这句话来形容钱钟书颇为恰当。
补:摘自《完美大学必修课》
如果你要一个完美的大学教育,你就必须要有 self-education awareness。在这个全球化的年代,你面对的是来自全球各地的大学生的竞争,你面对的是一个自助式的教育环境,你要靠自己,去设计和取得一个完美大学教育。
一份好的简历要足够的 consistence(协调一致性)、diversification(多样性)和balance(平衡度)。一个想成为律师的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参加各种法律援助活动或者去律师事务所做实习律师助理,这就是consistence。每个人都想表现出自己多样的经历和兴趣,所以他可能参加过一个考古发掘小组,但是同时又有很强的金融北京,这就是 diversification。而 balance 更加重要,你会发现最出色的人才往往是专业知识,社区服务,艺术和体育等领域都有着令人赞叹的成绩。
在短短四年间,我们将可以很有计划地去寻找机会、去建立关系、去利用资源并通过自觉地训练,最终培养国人的鉴别力,方向感和眼界。
我们也总在思考,在那么多的选择中,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是必须放弃的;而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又该怎么样去磨砺品性,学习技能,从而信心百倍地度过一天。
刚刚跑完的我,回头看这四年,一切似乎都发生在电光火石的刹那–短跑,大学绝对是一场短跑。
一个不太说话且感觉上也不太想和人说话的人,和一个不太说话但是感觉很友善很希望与人交流的人,当他们站在一起,你的感觉非常非常不一样。
竞选是一件非常锻炼人的意志力、勇气、判断力和表达能力的事情。如果一个在大学期间从没担任过任何“leader”的人,他怎么能够在面试的时候回答一个最基本也最经常被问到的问题:Tell us about your leadership experience。
我在大学最不能理解的就是那些不愿意经历也不愿意尝试的人,在大学这个人生试验室里,如果你排斥对自己的改造和实验,那还不如躺在家里看四年书。
在大一的时候,寻找你的终身的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无需特别,无需神秘,无需高雅,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能够通过享受你的兴趣爱好获得心灵的愉悦和灵魂的宁静,那么你就去喜欢吧。
保持对无关专业的书籍的好奇心和“翻翻看”的态度很重要;加强艺术的素养是大学生的必修课。
改变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去做从前害怕做的事。
正视别人的眼睛;尝试当众发言;那些很“牛”的同学也并不需要我仰视。我该学习他们的长处而不光是羡慕。在课后,到图书馆找本专业的书来读,读多了我就可以清楚,哪个教授研究方向是什么,他的主要学术经历如何,这对愿意做学问的学生来说,这些信息及其重要。
小马困境:当涉及到时间、精力分配的选择,在不是百分百肯定的情况下,永远选择灵活度最大的方案,为将来的各种改变打好基础和留下余地⋯⋯
速读,短时期记忆,不断整理自己的信息储备,具备放弃无用信息的决断力。
强调经济和金融这些知识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中的地位。
在进入大学之前,你九应该想想在大学四年里你要学哪两科,而不是一科。
正是因为生活的简单,我才可能读更多的书,写更多的文章,认识更多的朋友。
急功近利是成长的大忌。当你得到机会表现自己的时候,请先想想,我已经把自己铸成器了吗?
不管多辛苦,两件事情都要做,两边的经验都很重要,而且要做就做到最好。(自己想做一点事,一方面又想把书念好)
我们的明天将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我们将要和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的朋友们想较量。我们的起点,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不如人家,如果还不奋起急追,那就永远只能停留在边缘。
失败的人可能从大一就开始萎靡不振了,而成功的人,一定就是大三才奠定胜局。
在全球化的今天,个人的竞争早已超越了国家的境界。你要想把自己锻造成为世界第一流任务,那你起码要去看一看所谓的“世界一流”是何面目。想做学问的人来说,更必须开阔眼界,以其学贯中西。
很多关键的时刻,我们应该做出一个大胆而且有想象力的决定,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这样才可能有脱胎换骨般的进步。
(论文⋯⋯)不必回避老问题。在资料搜集方面总是后来居上的,你可以比前人更仔细,更全面,也可以尝试着从一些新角度,用新模式说明问题。
无论哪个专业的大学生,都有必要了解一些西方经济学的知识。经济学在现代社会科学的地位正如日中天。
读书做人,先要立志。想古来圣贤豪杰是我这般年纪是何气象?是何学问?是何才干?我现在哪一件可以比他?⋯⋯心中要想个明白,立定主意,念念要学好,事事要学好;自己坏样,一概猛改,断不许少有回护,断不可因循苟且,务期与古时圣贤豪杰小时志气一般,方可慰父母之心,免被他人耻笑。–左宗棠
在人的一生中,工作的位置、性质可以因时因地不同,但是,追求的人生目标则应该始终如一。处顺境时,不要忘记了自己人生额终极目标;处逆境时,更要把逆境作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不要因为困难而放弃对自己人生终极目标的追求。这样在这个充满机会,也是充满陷阱的时代里,一个人在忙忙碌碌中,才不会失去方向,到各位年老时,也才会觉得不枉此生。–林毅夫,2002北大毕业典礼
每做一件小事都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着,现在看,呵,人家抱着的已经是棵参天大树了。信念这东西,是做出来的。–《士兵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