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年五月七日

一四年五月七日

前两天,J 教授的一些统计数据被转到了微博上。这些数据反映了当前一些大学发表论文的数量,教授的数量,以及这些教授的博士学位都在什么地方拿到的。微博是清华的教授转的,所以我恰好看到几条清华学生的评论,说清华的学生能力可以把其他学校的学生甩出几条街。我看到这种洋洋得意的语气,心里觉得恶心。

在要毕业那年,我得到了一个能去某研究院实习的面试机会。那天我坐车到五道口附近,按时间来到面试的地点。进门之后需要签字,填写相关学校的信息。我看到了很多清华北大的学生也在这里面试,自己感觉非常高兴。可以跟这些学校的学生一起竞争到底也可以说明一些我的实力。

现在回想起我过去拿自己跟这些固步自封的人,实在觉得羞愧。都是井底之蛙,比来比去都只是在井里,看不到,更想不到更高的层次。

说白了就是没有眼界。

我是最近才意识到这个事情。我学习计算机科学已经第六个年头,总觉得这个趋势有什么地方不对。教编程的 MOOC 很受欢迎,一部分课程是大学里面教授亲自出马,录制视频;另外一部分,是在线的编程教学,学生可以比较快速地体验一门语言。很新颖,大家都很喜欢,学习技术嘛,技多不压身。这个世界上,好像人人都在学习编程了一样。但我最近才意识到,这些 MOOC 只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编程机器,用着五十年前的编程方式,不断地想从自己的脑子里面挖掘一些闪光的创意,还不断忍受着“自己写的并不是自己想的”这样的残酷的事实。

可不就是机器嘛。人家告诉他们,这些符号是变量,于是他们学会了使用变量;人家告诉他们这个是函数,可以封装重复的代码,于是他们学会了把代码放到一个函数里面。人家还告诉他们,要找自己喜欢的编辑器,把思路写在编辑器里面,编译这个代码,运行这个程序,于是他们学会了怎么编译和运行程序。呜拉拉,编程入门啦。编译代码,查看结果,结果不对,修改代码,查看结果……

最初的人们有很多种编程的方式,传着传着就只剩下现在这种通过字符表达程序的方式了。这种观念跟现代的终端依然只能是八十个字符一样,跟清华学生说自己能力能把别人甩出一条街一样,都是现代人不过脑子就把以前的观念继承来了,但这样的情况很少有人质疑过。这个时代培养出来的程序员,习惯了一直以来的在键盘上创造代码,编译代码,查看结果,修改代码,查看结果……这样的的劳动已经被定义成了编程。如果你跟他们说,我在编程,所有人都会懂,编程就是这样一个编码的过程。

再来看留学大军,好家伙!想要到美国来编程赚钱的人,首先就需要熟悉这样的劳动。就好像驴和马拉磨盘要被遮着眼睛一样,大家伙需要埋头刷题。但别忘了,即使终于有一天大功告成,题刷完了,只意味着取掉眼罩也不会瞎转,并不代表这个驴更聪明了。

七月二十二按:这样的想法十有偏颇的,一些新的想法见一四年七月十一日

中国的教育规矩多,大而全,培养得出技术人员,但难得有眼界。开车送我回来的美国伙子跟我说,中国人总有一天要占领这个世界的,你们太勤奋了。我笑了笑,什么都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