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的事情我还没有忘记。
六月七月看的书不多,没有办法形成完整的书单,所以推迟了。
八月份结束,借着秋天的凉风和暑假的名义,再次给大家一份书单(笑)
另,书单要方便打开,所以不能和操作系统关联;要精美,所以表现形式要多样,以备之后更多样化的分享形式;写的时候要方便,所以使用纯文本格式⋯⋯现在我在使用纯文本然后生成 html 文件,能勉强满足以上要求,但外观还是没时间顾及,是否有更方便更漂亮的表现形式呢?如果直接在邮件中在线打开,这个网页就只是一片白板上有字而已。我还是勉强做了一点点装饰的,大家可以下载下来看。
时间:30h
“带着虔诚的心打开这本书”。
我一直都期待着看到一个奋斗的身影,好歹可以找一根标杆,抓一根稻草⋯⋯没想到,这本给我的震撼完全超过了我的预期。
并不是一个人如何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赢来了辉煌让我对其倾心。恰恰相反,对于需要奋斗的人来说,没有辉煌可言,甚至于一个不小心就被打败,以前的努力全部化为虚有,像克利斯朵夫一样“倒下去了,被马蹄践踏着,献血淋漓的爬着,爬倒了山顶上⋯⋯
这本书内容实在庞大,我只想告诉大家,这本书里有一个时代的理想的发芽、一个时代理想的结束。理想实在是人生最美妙的事情,这样的发芽与结束也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每天都在呼吸着理想的气息,但哪里是终点,哪里是最完美的终点,让人不留遗憾的终点呢?是否我们必经历死亡,所以就像史铁生那样抱着过程最重要的态度来活呢?《约翰克里斯多夫》的结局让人唏嘘又让人遗憾。但也足以让人宽慰,因为让人看到了这样一种终点是存在的。
个人的内心波澜从来都是最值得关注的。克里斯多夫在他那个时代算得了什么呢?其实他在他的时代,和我们在我们的时代一样,千万人呼吸着一样的气息,在一样的环境中成长。个人从来都是淹没在人海中的--这只写了一个克里斯多夫,还有很多没有写呢。但正如《平凡的世界》里面说的那样,“普通人和出类拔萃的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只不过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罢了。人们愿意去关心一个蹩脚电影演员的吃喝拉撒和鸡毛蒜皮,而不愿了解一个普通人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
当我们将视角拉到我们的心里,拉到克里斯多夫身上,看着一个人从襁褓中一直成长到足以承担苦难,奋斗一生,居然不小心被生活打败,精神死掉,新生⋯⋯一个人的一点点改变就足以让人热烈鼓掌欢庆。书中生活的艰难让人痛苦得肝肠寸断,但伴随而来的人物内心的变化也让人激动得泪水翻滚。
书中描写的不仅仅是克里斯多夫的生活,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世界的万千也都在里面。在里面可以看到越是富裕越是虚伪的上流社会也可以看到平民生活的常态;可以看到有理想的人的遗憾终生也可以看到无理想的人的悠然自得;可以看到寻一知己的困难也可以看到无知无足滥情的悲哀⋯⋯罗曼罗兰实在伟大!能将贯穿全书的人的孤独与爱写得如此栩栩如生,人在寻找自己、寻找爱的过程也如此自然。孤独、寂寞不可耻,那是天性;与它们的斗争将持续我们一生。关键是看我们怎么和它们达成和谐,或者说如何从它们手里面把自己救出来⋯⋯
无论是拥抱孤独还是爱,那是一个人一辈子生活的两个极端。一个人想要达到内心的平衡,理论和主义都没有用,它该是水到则渠成的。何时我也能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地写下:我目的达到了,兄弟,你自个儿想办法吧?
时间:4小时30
高中课本上的“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就选自《浮生六记》。
沈复用不俗的文字纪录下了他的生活。第一篇就是纪录他和他妻子的闺房之乐。下笔不俗,所以即使打情骂俏等闺房之乐也处处透出一种平淡之美。
浮生六记传于后世,我觉得,一是因为沈复文字功夫着是了得,又能从一般平常之外寻找美,所以屁大点事也能写进散文,寻常人见到另外的生活视角,自然非常喜欢;二大概是因为沈复与他的妻子陈芸能够相爱一生,虽物质极度贫乏,但两人借着天生的文人气质苦中做乐不以为意的生活态度让人欣赏与感伤。
时间:3小时
史铁生的文集《命若琴弦》实际是以短篇小说《命若琴弦》为文集题目的。书中讨论的依然是史铁生一直关怀的生命的意义。他讨论了爱情与性,苦乐的意义,着眼点与分析的都与常人不同,很值得一读。
我不记得我是否有推荐过他的《好运设计》,这篇文章值得一读。这篇文章中的某些观点和《约翰克利斯朵夫》所体现出的部分东西有相同,也有矛盾,我还没有想得太清楚。
时间:2小时
史铁生的书信序集。
在这里可以找到在线版本。
其中,在这里可以看到《务虚笔记》的一些东西。
时间:5小时
大家都追捧的科幻小说三体总共有三本,我只看了第一本。看完之后我发现我对科幻的热度只剩余温了。下面两本不准备再看下去,纯属个人偏好问题。